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若干应对方案,并根据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势的发展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个策略,只有良好的方案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在商标使用的过程中同样要有策略。
商标的使用是一个永久而常新的议题。经过不断的尝试,商标的使用策略不断完善。市场的千变万化使得商标有了其灵活使用的必要,以前的“好酒不怕巷子深”的传统理念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需要,没有商标作为宣传,再好的商品也出名不到哪里去。企业对商标的正确使用,是商标受保护的需要,也是实施企业商标战略的保障。
商标的使用关涉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在商品上是否要使用商标,怎样使用商标,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发展计划以及商品的特点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作出抉择。
1、要不要使用注册商标策略
生产企业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要不要使用商标。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在商品上使用商标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商品上使用商标有利于企业进行广告宣传,便于购销,同时可以减少商品价格弹性,有助于企业发展新的产品。企业只有使用商标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本企业产品与本企业之间特定的联系,树立起商标形象和企业形象,让消费者能够在同类商品中认出商品“主人”并作出选择。2企业可以通过使用商标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一种“品牌认知”,培养忠实的粉丝,从而使商品具有固定的顾客群。更重要的是商标一经注册就会受到法律的保护,成为企业竞争的有力武器。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要使用商标。从法律的经济分析来看,商标注册程序繁琐,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企业对商标的使用会增加商标的成本,包括产品成本以及法律保护的成本;从中小企业的立场来看,中小企业一般都财力单薄,不能花大量的金钱进行宣传,难以树立商标信誉,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风险,它本身具有的优势就是“船小掉头快”,有很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快速调整。因此,企业是否使用注册商标,应当结合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战略而决定。
2.商标突出使用策略
商标的使用是一种艺术,正确的使用能够帮助企业不断积累商誉,打造知名品牌,错误的使用会使企业错失发展自己品牌的机会。企业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能够将商品与服务区别开来的标志有多种,如企业的商号、商品的特有名称、商品上的特有包装、装潢和装饰,甚至是卡通形象。有的企业在商标使用和宣传过程中,不是突出强化商标的形象,而是突出强调这些标志,把商标放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这样一方面分散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实际削弱了商标宣传的效果;另一方面,强化了企业商号、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标志,商标反而得不到宣传,不利于驰名商标的打造。企业在使用自己的注册商标时,应该将商标置于核心位置,要突出使用,这样才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使消费者能够很快的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发现自己的商标,而不仅仅是企业包装装潢或者企业名称。
只有重点渲染商标而不是本末倒置去宣传商品名称、包装等,才容易让消费者对商标产生深刻的印象,下次再看到的时候就能迅速辨认出来。而且,企业不能将商标同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混同使用,否则会损害商标的显著性,使企业苦心培育的商标毁于一旦。
3.单一商标策略
单一商标策略,是指企业的所有商品都使用一个商标。
例如,美国的通用电器公司,其无论是灯泡还是医疗器械甚至电力设备,一律使用“GE”商标。这种策略尤其适用于企业在发展初期或规模较小的时候。它使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时不需要重新命名,减少了麻烦;同时,由于新产品使用的是原来的商标,既有消费群体比较容易接受,可以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宣传推广等促销费用。再加上这种策略减少了企业对商标的管理工作,企业可以集中力量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创立驰名商标,迅速提高企业的信誉。
当然,单一商标策略也有其局限性。企业形象单调、产品领域由于不同目标市场的要求不同而难以扩大以及由于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而波及整个产品线。尤其要注意所有不同品种的商品的质量要保持同一水平,否则,容易产生“城门失火,秧及鱼池”的连锁反应,酿成严重后果。实际上,在目前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的思想下,单一商标存在的由于一种产品出现问题而败坏整个企业形象,进而把整个企业拖入深渊的例子并不少见。
如以“环保与绿化”为经营理念的著名服装商标“杉杉”,被延伸用于香烟,这样的做法被称之为“品牌自杀”。企业应该合理利用该策略,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经营优势。
4.多种商标策略
顾名思义,多种商标策略就是指企业使用多个商标进行经营活动。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非常丰富的社会,围绕在我们生活中的商品多种多样,使用同一商标不利于占领市场,使用多种商标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些大企业为了占领全球市场,经常会使用这种策略,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要求。按照不同的商标使用目的,这种策略包括以下几种。
1)不同类别的商品使用不同的商标
多元化的经营已经成为了当今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很多以单一产品起家的企业待发展壮大以后向别的产品进军,在产品之间的性质、功能迥异的情况之下分别使用不同的商标不愧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各个商标相互区分、彼此独立,可以细分市场,便于不同的消费者区分具有差异化的产品,降低了个别产品在产品质量和营销上的风险。例如,美国保洁公司出品的洗发液就依据洗发液的成分、功效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分别使用了潘婷、飘柔、海飞丝、润妍等商标。
2)不同档次的商品使用不同的商标
根据不同的档次来使用不同的商标,这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身份的追求。使用这些商标往往代表高贵的身份,其不同的使用档次要求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促销手段进行经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使用不同的商标就可以在维护高档品牌商标的较高声誉的同时,用中低档产品商标来实现细分市场、达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不过,这需要企业为特定的品牌确立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使商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使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档次、特点和个性。五粮液酒厂就是这样,在高档酒上使用“五粮液”商标,中高档酒上发展“五粮春”等品牌,而中低档的产品则发展了“五粮醇”“老作坊”等品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以主商标为中心,以副商标体现商品个性
这种策略就是在企业推出的所有产品上均使用企业确立的主商标,然后再根据商品的成分、用途、功效以及所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的特征,配上不同的副商标。我们可以称之为主副品牌策略,也可以称之为品牌伞效应,即主品牌会为众多副品牌的诞生和成长遮风挡雨。
主副品牌策略包括两个层面,副品牌诉诸于消费者的情感层面,主品牌诉诸于消费者的理性层面,副品牌负责吸引消费者眼球,让消费者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品牌负责让消费者最终理智地下定决心和完成购买行为。
这种策略兼顾了使用单一商标和使用多种商标的优点。既可以强化主商标,塑造统一的形象,节约推出新产品的广告宣传费用,也可以用副商标突出产品的个性,细化消费群体,体现企业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还可以避免新产品营销失败带来的“一损俱损”的风险。如海尔集团对主商标“海尔”的使用,它配合新产品的开发注册使用“水晶王子”“钻石王子”“宝石王子”等副商标就是一种很好的策略。